放到現在都很令人驚嘆的鏡頭調度和歌舞編排 美妙的巴黎和她的愛情完全是我對于羅曼蒂克的所有想象 故事的生動在于細節和人物呈現出來的自由而滿足的狀態 其中的歌舞是小巧而精致的點綴 得最佳劇本實際也許也不無道理——優秀的故事不一定需要復雜的情節 但需要合理而特質鮮明的人物 而這需要令人信服的細節做支撐 里面御姐 蘿莉和有志青年藝術家的塑造都挺真實 人物行為即使在現在看來都很合理 而當今我們覺得俗套的原因 可能是因為這樣的所謂三角戀模板遍地都是 可在當年看來 這也許還挺新奇的呢。

最近《愛樂之城》熱映,但評價非常兩極化。有的人愛的要死,愛的痛哭流涕,愛的一看再看,奉為經典;有的人恨得要死,說其虛偽造作,空洞乏味,罵影評人言過其實,斥其為垃圾。
我看了幾條將《愛樂之城》評為極差的人寫的評論,他們討厭的原因大致為:
1,不喜歡歌舞片,不知道為啥“一言不合就跳舞”;
2,沒有那么高的層次,欣賞不了高雅藝術;
3,對影片中虛偽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出質疑。
現在的觀眾確實很少能在電影院里看到歌舞片,因為這種類型片國內幾乎不拍,偶爾的、試探性的幾部作品也遭遇慘敗(中國版《歌舞青春》不叫好也不叫座,根據莫言小說改編的《高興》有人叫好但不賣座),所以沒人繼續試水;而國外的歌舞片引進過來也是票房冷淡,《紅磨坊》幾乎沒人看,以后的《芝加哥》、《發膠》、《九》、《滑稽戲》等非常火的歌舞片竟然都沒有引進,更是人為加大了新影迷們與這種類型片的距離。
歌舞片在有聲電影發展成熟之后,一直是非常受大眾歡迎的電影類型,根本和高雅、小眾等標簽不搭界。雖然現在歌舞片數量減少,但質量卻沒有降低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充滿驚喜的歌舞片 喬治.格什溫在巴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