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完了蒙娜麗莎的微笑
點開這部片子的原因也是因為文藝的名字,但是題目和主旨不是一致的。電影和蒙娜麗莎最接近的交集只是女主是教art history的。如果你想看通過片名一目了然得到電影內容,這并不是你的best choice。
這是一部探討教育的電影,里面有很多關于女性的覺醒,女性如何選擇婚姻和人生價值的探討。
配樂和服裝搭配都非常巧妙的展現了50年代的pop culture。
凱瑟琳的第一堂課并不容易,學院的學生全部自習了講義,后來她意識到需要拓展課外內容來給自己的課堂增加色彩。

大學的時候,在老師的推薦下關注了,一位較為知名的媒體評論人。那位評論人在一次對女性為主的新聞事件評論時,引用了波伏娃的《第二性》中的語句,用來證明“女性的自卑是與生俱來的”。看到他發表的那一番言論之后我就取關了他,因為他根本就沒有讀過《第二性》,他那句話的確是源自這本書,但是波伏娃不是要說明女性的自卑是與生俱來,而是在父權的社會中形成的。
那位媒體人的觀點是否與我相同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他所說的內容是否接近客觀事實,讓人不認同的是他不嚴謹的態度

看第一遍的時候,我還是高三的學生。CCTV-6,中文配音版,有一點點吸引我,我看完了第一遍。
第二遍,上大二的時候,突然發現家里的電腦還能以其極慢的系統速度下載點東西,重看一遍,深深觸動——女人,同樣需要為自己或者。
第三遍……
第四遍……
第五遍……
……
第N遍……
曾幾何時,這是我最愛的電影。
現在也是。
在第N+2遍的時候,我想起了兜兜問我的話:“你為什么那么喜歡《Mona Lisa smile》?其實 ,你就是你,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你只要做你想做的就夠了。”我瞬間頓悟。
整部電影的核心,其實不是Katherine、Betty從前到后的轉變,而是Katherine在Jaon門口的對話——做自己想做的。
其實,這部電影告訴大家的并不是說女人應該完全脫離家庭的束縛,和一切一切的傳統等等,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定義的。我們要做的,只是成為我們自己,做我們想做的事情,不管是家庭主婦,還是事業女性。
或許,這才是這部電影的真諦。人性,在于你永遠都是你自己。

蒙娜麗莎的微笑:美國不是天堂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