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開頭,想起了剛上初中時的我,一切都跟小學不一樣了。甚至有一段時間不能適應自己的標簽由“小學生”變成了“中學生”。后來上大學時卻能泰然自若的接受“大學生”這個標簽。也許,這就是為什么當初被稱為小屁孩兒。
其實上了大學也依然被人叫過“小屁孩”只是意義不同了吧。
也許看著電影里的小屁孩會覺得他們的思維邏輯很奇怪,會覺得他們的行為幼稚可笑,但是不要忘了,當年,我們都是小屁孩。

wimpy kid就是小屁孩 突然在結尾的時候想起了 去年這個時候離開的家伙 叫做托馬斯 嗯對 也就是我一年的同居室友兼男同事 一個其實搞怪有趣并且無敵花癡的BOY
我在想 以后我會將我的孩子送去學畫畫 畫漫畫 KUKI MAMA 想著自己的無敵搞怪語錄 然后畫進漫畫里 和媽媽在親子舞會上跳搞笑有趣的霹靂舞
無論如何 我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電影 從開頭便開始 不錯耶
我開始反思我的審美觀和藝術取向 似乎一切回歸童真的電影 總會吸引我唉
嗯 做自己 沒什么比這個更精彩的
歌劇演員選拔時的那段 音樂的演繹驚艷襯托 突然想起以后的寶貝和他的爹地一樣 唱歌動人 會讓我愛地瘋狂
內心演繹是我期待的那樣 想起小猴子曾經電話里唱歌給我聽 還有那個傻傻的男孩 一切和旋律有關的記憶 總可以觸動我心里的溫情角落

一切都都是成長的煩惱。
我們不停地在自己的心中,塑造滿意的形象,然后讓自己照著那個模板發展。
可是,誰知道我們的這個形象是否真的受歡迎呢?
不要說,這樣累不累,潛意識里,誰都在這樣做。即使是羅利在自己心中也有個定義,只是這個定義是做自己,我就是這個樣子。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整個影片都是美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小屁孩日記:極具教育意義的青春成長故事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8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