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全開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場演唱會,在那之后的一年多里,從哈爾濱到臺北,從蕭敬騰到張惠妹,大大小小一共看了八場,有過熱血沸騰也有昏昏欲睡,但只有這一場印象最深刻。
追星的年紀里,王力宏不一定是最喜歡的,但一定是最熟悉的,畢竟我們那代人,哇哈哈礦泉水從小喝到大。《心中的日月》和《蓋世英雄》這兩張專輯在我心里的位置比《唯一》高出不少,可以算是王力宏的創作巔峰,從那兩年起發覺很多傳唱度不那么高的作品也非常好聽,比如《你不在》《需要人陪》《好心分手》,也是從那兩年起

本著為情懷買單的心態去看了電影,收獲的卻不僅僅只是情懷。
王力宏就是勵志本人啊,音樂幾乎是他的全部,他一直把自己的使命放得很大,他不是一個歌手,不是一個明星,他更像是一個使者,肩負這復興華人音樂的使命。
一開始自己確實被他的這種態度打動,又被他新奇而多元的音樂作品吸引,再后來,我聽著他的歌學習,戀愛,分別,工作……太多年了。
我有多喜歡他呢,曾經我的手機一定要是索愛,礦泉水一定得喝娃哈哈,薯條一定要麥當勞,就連羽絨服都得是波士登,因為都是他代言啊。家里滿滿一抽屜全是他的CD,從《情敵貝多芬》到《你的愛》。他的每首歌我不僅會唱,只要是前奏第一個音節出來,我都能立刻喊出名字。我的MP3從128M換到128G,始終有個文件夾是他的名字,滿滿都是他的歌……
我現在,聽到《第一個清晨》還是能感受到第一次喜歡的人靠在我肩膀時候,我的悸動。《你不在》會讓我想到,一個人在異鄉求學,第一次分手的無奈和痛苦。這些事過去太久了,我甚至記不清這些人的樣子,但是在這些曾真真切切日日夜夜陪伴過我的王力宏的音樂里
刷知乎總會出現類似“接班周王陶林”的問題的時候,新專輯不再像以前一樣一出就登榜首的時候,去電影院看這部等了五年的紀錄片卻發現排片率和上座率都少得可憐的時候,我才真正有了實感,他已成了被尊敬被提及的前輩,卻不再是當紅的偶像。
我常常覺得他是被低估了的,哪怕是他被尊為天王、巨星,哪怕他早就有了數不清的榮譽加身,他仍是被嚴重低估的音樂人。
看電影的時候,我興奮地打同伴的手臂,不停地介紹給他:“我就沒見過他不會的樂器”“你發沒發現,他唱歌沒有換氣聲的”“你看你看

王力宏:不忘初心,火力全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