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6 22:14
首映:1984-03-09(美國)
年代:1984
時長:111分鐘
語言:英語,瑞典語
評分:7.4
觀看數:73166
熱播指數:4858
來源網:三年影院
美人魚:達麗爾·漢納作品,一晃二十七年~~
第十章 意識形態
(1)意識形態的分類:中立——暗示——明示
A.中立(neutral):① 將社會環境抹去,采用模糊輕快背景,使故事順暢進行;② 強調動作、娛樂價值和愉悅,是非觀念在表面觸及,甚至不分析;最極端為無實物的先鋒派影片,如《誘惑》(價值全在美學上)。
B.暗示(implicit):① 正反派代表沖突的價值體系,但我們必須隨故事開展來了解角色,沒人把道德訓誡說出來,② 用一種透明化而非被操縱的手法產生,如《美人魚》。
C.明示(explicit):主題明確,目標在于教誨勸導以及娛樂
很久以前..大概是小學的時候吧..看過這部電影就一直記在心上...非常幸運地在電視上看了兩次...那么美好..純真..夢幻...
本文寫于一年前中二癥中期。
原來她就是《銀翼殺手》的女主。比機器人扮相更漂亮。她有一副歐洲的臉龐。無邪的性感。
很可惜這部戲是以愛情為主題的。其實很多元素可以再發揮一下,把它變成一部狡黠的輕諷劇。
譬如美人魚為電視里的殺戮而哭泣,聽到“人類”的解釋后,反而認為“適合”的回應乃是“大笑”。這夸張的反應在這里只是說明她是“魚”,但其實完全可以被詮釋成一個對媒體使人脫敏的諷刺。優雅是殺戮的華麗袍緞,娛樂是冷淡的熱鬧裝潢。
再譬如美人魚看到電視服飾廣告而開始打扮,這里可以設點影射媒體如何影響了“美麗”的定義。
更例如美人魚喜歡男主角的表示就是激吻和交媾,而男主角卻一定要拙力地用語言編出種種愛情方程式。如果不用某個特定的詞來詮釋,他便無法“知道”自己的“想法”。看來我們最好要時時顧慮著“失語癥”的危險,這是多么滑稽的悲哀。
今天一天看了兩部電影。《splash》和《Ultimo tango a Parigi》。將前部的男主心理與后部的女主心理做一個對比,會有一個有趣的發現
這部影片感覺是很久以前拍的,不過依舊是那么的美好。
影片主角艾倫一直在尋找和追求的愛情,其實就是我們現代人迷失已久的東西。現實中的我們被虛浮的東西、被巨大的壓力給迷住了雙眼。我們變得浮躁不安。
什么是愛情?我覺得愛情就是一種感覺,一種想保護對方,想跟他(她)一起到老的feeling。愛情是圣潔的,也是純粹的。
在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們人類的殘忍。為了所謂的科學研究,不去顧及他人的感受,這真的是典型的自私、殘忍表現。有時,我在想,我們人類真的有必要去把動物研究得那么透徹嗎?我們也是動物的一種,我們是可以跟動物和諧相處的。如果一切都好好的,為什么我們要去破壞它呢?
美人魚:達麗爾·漢納作品,一晃二十七年~~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