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真相》無疑是是枝裕和最私人的電影。雖然不清楚是枝裕和背景的觀眾并不會因此而影響觀影,演員細膩真摯的演出經已賞心悅目。倘若了解導演的生平會發現,電影里每每是是枝裕和的過去,影迷們會更倍感溫馨。 例如女主角Lumir組織的家庭暗示著是枝裕和育有一女的家室;女主角母親Fabienne 其實是映射著是枝裕和擁有著”毒舌”的母親;Fabienne 經常提起甜品,現實是枝裕和母親是在蛋糕店打工,經常帶蛋糕回家給他吃;Fabienne與Lumir 的關系反映著是枝裕和與父親的隔幕,父親不懂得如何打開心扉

看完我標記的時候寫了如下短評:
每年說一遍我愛是枝裕和。將沖突和誤解斡旋在回憶的真假之間,將難以言表的道歉和感謝埋藏在預設的臺詞中,脫離不了戲劇卻又在現實生活中激發了比戲劇更豐富更細膩更打動人心的感情,劇幕可以重拍,生活卻不可以重來。真的有一種“老年”狀態中追求的“何必在乎真真假假”。(我在四星和五星之間徘徊了許久,最后還是決定給四星,因為我還沒有到達放棄執著于真假的境界
過了十分鐘,覺得有點不對勁。
關于真相
又過了十分鐘,我一邊洗衣服,一邊回想諾米爾和法比安的對話
(本文首發于八光分文化公眾號2020年4月9日,此處略有字句調整)
口語詩人伊沙在大學時代曾經寫過一首非常溫情的詩,因為年代久遠我也懶得去搜,名字大概叫《伊豆:致我未出生的女兒》,開始幾句大概是這樣的:伊豆我的女兒你是什么樣子的呢你一歲的黃毛五歲的小辨兒十歲的馬尾二十歲的長發如天國的光輝照耀著我......接下來詩人把一個女孩兒從小到大的點點滴滴生動地切出一片片滴著汁兒的斷面,歡笑與哭泣、撒嬌和叛逆等等

“真相”是枝裕和創作,全新的是枝裕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9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