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1 13:29
首映:2005-07-07
年代:2005
時長:127 分鐘
語言:德語
評分:7.1
觀看數:61507
來源網:三年影院
“抗體”二刷!脫離盲區的重要性
記得有個電影最后是男主角在教堂里自殺了,以為抗體的結局會是一樣。
忽然想起了七宗罪。
電影中有一段時關于上帝,罪惡的討論,是上帝把罪惡帶到人間的?
誰是善良?誰是邪惡?這是怎樣一個標準?
罪惡具有高效的傳染性。一但你對惡魔打開一次,罪惡就會入侵你的所有細胞。每一個罪惡的細胞都在蟄伏。然后我們就要用良知與此做一輩子的抗爭。
如同吸毒,吸毒之后戒掉很難很難,但控制自己不去吸第一次毒卻簡單的多。
確實,影片將我們帶進了一個邪惡的靈魂深處去審視自己是不是真的無辜。每個人都有罪,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有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不能面對自己,自己不能原諒自己。
兩個小時的觀影過后,我和主人公一樣不能平靜,盡管悲劇在發生前被及時的制止了,但曾經的猜忌與痛苦將永遠不會磨滅,就像那15個血方塊永遠也擦不干凈一樣
安格爾坐在輪椅上,抬頭望著麥克,眼神直勾勾的,正是魔鬼教導浮士德時掛在臉上的那副模樣。
“你一身發臭的農村氣味,你就跟法律、秩序一樣臭”安格爾透過牢獄的鐵柵欄誘導著麥克,因為他在這位有著圣人面相的鄉村警察身上看到了一絲真正的黑暗,于是他決定培育、寵愛這份黑暗,正如同他在殺死12個男孩時所做的那樣。
乍一看來,本片仿佛是《沉默的羔羊》的德國翻版,懸疑與恐怖的氣氛靠細膩的犯罪心理刻畫來實現。或許還有些《羅生門》的味道,案件的事實在逐步地“發現”時,又層層地剝離,從一個撲朔迷離進入另外一個撲朔迷離。
是的,所有這些“似曾相識”都使得本片更像一部二流作品,德國人或許并不擅長講故事,卻有將問題究至刻深的趣味。
麥克是一座淳樸小村莊的警察,一起兇殺案打破了當地的平靜。12歲女孩露琪亞被害,她的尸體在湖邊碼頭上被發現,有人將她奸殺后,剖開其下體。
人們認為兇手是一個正好流竄至此地的變態殺手,麥克卻心懷強烈地感覺——兇手就掩藏在身邊,就在這個村莊中或者周圍徘徊,一日不能將其繩之于法,一日陰云不散。
信仰,宗教到底帶給我們什么,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它為依據。有時候可以幫助我們解脫,有時候卻讓我們陷入無底的迷惑
上帝只愛,愛他的人。
一個奸殺多名男童罪行累累的連環殺手,
一位素來正直無瑕清教徒式的鄉村警察。
故事卻不是講正義戰勝邪惡,相反,殺手向警察展示了邪惡的強大誘惑,撼動了本來清白善良的警察,他顫抖著向閃耀黑色艷光的深淵邁去,濕了一只腳。幸而沒有全身墮落,也幸而沒有矯枉過正地殺掉自己的兒子向正義獻祭。邪惡有片刻得逞了,但最后沒有得勢。
這部電影想說的大約是:每人心中都有一個黑暗深淵,全然否認抵御并非最好的辦法。鄉村警察原本極端正直,正直到乏味;殺手則是另一個極端——完全承認和放縱自己沉湎于惡行、將血腥當作美來玩賞,是他撕開了警察埋藏甚深甚至不自知的深淵一角,讓后者驚恐地看見自己心中竟有點點鬼火。
經過艱難的拉鋸,警察重回軌道。經過這一番出軌與復回,他的生命才算真正成熟,原本從教條習得的人生條律,也才變成發自內心的持守。
所謂抗體,就是要先中一點毒,才會解毒。
“抗體”二刷!脫離盲區的重要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