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洞》這部電影以后,非常想寫一下自己的感想,因為這是我看過的節奏最最最慢的電影。它給我感覺更像是紀錄片,而且是多數時間都沒有解說,我只負責盯著巨幕,觀察、思考導演究竟想要說什么。
這部電影有幾個特點,首先它沒有太多剪輯技巧,像是把所有的視頻素材按順序放在一起,然后一鍵成片的感覺。故事也很簡單,講了兩件事兒,一是1961年的一個探險隊到一個村莊去探測一個洞穴的深度,另一個故事是這個村莊的一個老人的死去,電影用平行蒙太奇剪輯方法讓這兩件事兒看上去是在同步進行。我一直在疑惑

視頻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P1OFBxC-z54KRoG-RROKDg]
今天聊聊意大利 / 法國 / 德國電影《洞》。
片名Il buco/ the Hole (2021)。
導演米開朗基羅·弗蘭馬汀諾(Michelangelo Frammartino)根據真實事件執導了這部電影。
在影片中,1961年,一群年輕的洞穴探險家一起在卡拉布里亞腹地探索了世界上最深的洞穴之一。
本片將對世界第三深洞穴的探險和牧羊老人的最后時光融合在一起,反映現代社會中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地上世界是一個世外桃源般小村莊里人們的生活

《洞》,導演米開朗基羅·弗蘭馬汀諾(Michelangelo Frammartino)2021年的劇情長片,獲得當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堅持2010年那部紀錄片《四次》的旁觀凝視和聆聽的拍攝邏輯,雖然有劇情,但沒有對白,沒有主角人物,用光、影、色彩變幻,讓觀眾去感知,感知時間,感知生命,感知詩意。固定機位的鏡頭飽含著導演對卡拉布里亞高原的天地,山川,草木,牛羊,山民真摯的熱愛。坐在山坡上遠眺凝視的牧羊人就是導演自己,他如牧羊人陪伴羊群般守護亞平寧半島。垂垂老矣

剛從電影院看完出來,很有意思的電影,尤其是和前天在同一塊熒幕上看的“河流,奔跑者,倒映著”對比強烈。印象深刻的地方:1.講的是探洞的故事,但前半段帶到隊伍在附近小鎮做準備,描述了意大利的文化背景和歷史環境 2.依舊是前半段,帶到鎮上村民在看紀錄片,米蘭摩天大樓的建設,與洞穴所在地南部文化形成對比,描述了意大利的南北沖突。最高的樓與最深的洞也扣上了 3.電影一開始就把老人的故事穿插剪輯,老人的牧歌和生活作為本片的statement,讓人印象深刻。后來與探洞隊的故事進行交叉,卻又遠離

大量中遠景,幾乎沒有特寫鏡頭,全片無臺詞。樸實無華的記敘,但兩條線的穿插和場景的調度又別具匠心。不落窠臼,耳目一新洞
Il buco(2021)
意大利 法國 德國 / 劇情 / 2021-09-04(威尼斯電影節) / 片長 93分鐘
豆瓣評分TM
7.4
1772人評分上帝已死,人類當立。 1.大全景很多 2.位于斜上方的俯拍很多 3.前段從特寫到大全景的直接切換很多。 全片沒有給探洞者任何特寫鏡頭,寧肯給紙片也不給人,這阻止了觀眾對探洞者的神入。 前段,特寫-老人的臉-凝視——俯拍大全景-洞口-探洞者的行動的切換

全程幾乎無對白,影像文本留下的“可寫”空間卻很大。本身大銀幕上看洞穴,就是平面上呈現的深度幻覺,村子里聚集看電視的人群和《洞》前的觀眾形成微妙的同構關系。
電視里播放著摩天大樓上每一層樓的企業層級關系,向更高處延伸探索,拔地而起“更高的樓”也是人類執念刷新的記錄之一。電視外探險隊則向著地表之下縱深行進,俯拍視角下在村鎮小巷中蜿蜒流轉的燈光在此轉化為燃燒墜落的火種。
從洞里被撕下點燃的雜志頁面,到洞外測繪家畫的地圖和漫畫

《洞》——拍攝一個不被電子地圖收錄的地方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4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