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
八十年代列寧格勒關于搖滾和愛情的故事,取材于前蘇聯真實人物維克多·崔,他是搖滾樂手、演員,前蘇聯搖滾先驅,一些俄羅斯年輕人把他稱為最后的英雄。
很多評論認為這部描述英雄人物的電影格局太小,局限于小情小愛。但是有比愛情更偉大的事情嗎?
歷史人物的頭銜是后人賦予的。在八十年代的列寧格勒,維克多大概有的是時間進行愛情。我也是僅僅通過電影影像傳遞出來的維克多形象,那個時代的浪漫,以及我的喜歡,寫下下面的詩歌。最后面還有我截取的電影里的演唱原音。LOVE.
維克多,

1音樂與歌舞片
對音樂片和歌舞片進行區分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前者那里,音樂是作為重要元素或重要主題出現的;而在后者,以好萊塢經典歌舞片為例,歌總是與舞密切相關。換句話說,作為聽覺形象的音樂在歌舞片中是與作為視覺形象的舞蹈緊密相連的,而且這類歌與舞的結合并不發生在舞臺上,而是生活中;或者說,在歌舞片中,整個世界就是舞臺。
例如,在著名歌舞片《雨中曲》中,主人公在前一秒還在對話的狀態,但下一秒就沿著街道,唱著歌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或許更好的一個例子是《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這是目前看過最作者性的傳記片,從角色成名前開始故事而主要推動角色則是另一位,傳記主要角色則更多的是被動接受,本片從敘事方面明顯是稍顯欠缺的,電影的第一場戲則是把本片的核心之一點出來。有不少的戲并不是帶有推動作用所以顯得稍微拖沓,三人的情感線上也并沒有處理的那么好。四場幻想戲中由前面濃長的鏡頭到爆發,確實達到了導演的效果,而最后都以“未發生”和把旁白擬人化代表導演觀點來結束,還有臟話打碼。則是直接把觀眾拉回到這是個“前蘇聯體制下的故事”起碼對我們這個東亞人來說是有效的

賈:形式很絢麗,內容太單調。像是David bowie和Lou reed的結合,Lou reed是單調的那個。
王大媽:部分玩得很飛,幾段mv真的讓我完全跟著搖,突破之后又告訴觀眾這是假的。攝影功力很足,開頭的長鏡頭和車廂追逐都是典范。但后半部分落差也太大了吧,虎頭蛇尾。
VV:“永遠不會滿面淚痕,永遠也不會滿面笑容。”輕盈的影像之詩,但還是越看越乏味了。
燈下塵:八十年代的列寧格勒,在夏日的海灘邊歌唱,圍繞著放縱的篝火狂歡,賦予這場狂歡的盛宴以加林和雙曲線之名,赤裸狂奔的激情澎湃,熱血灑滿海灘

盛夏:20190408@天幕新彩云純粹自我陶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4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