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73778
《功夫熊貓》:歡笑背后的慚愧
不想說什么小人物和大夢想了,老生常談,聽著耳朵也生出繭子來。這一次夢工場的《功夫熊貓》就把這一點做得很出彩,比起去年上映的《料理鼠王》精明了很多。往一個時長75分鐘的故事里,添油加醋得揉合了許多雜味進去,就好像往巴掌大的一塊餃子皮里包餡,成份放的合適,也能做出香味四溢的珍饈,入嘴即化、香飄撲鼻…………這個結論正是受到了《功夫熊貓》的嚴重影響,因為這講的就是一個:“包子之下出英雄的故事”。不對不對,應該叫做《看食物如何教你走上成功之路》。嗯,出書的話應該能暢銷。
這個成功的小同志叫做:肥波。
肥波可是個好熊貓,從小就是個乖乖仔啦。陪著老爸做面條、開飯館,處處都是貼心的毛茸茸小棉襖。可是,肥波表面上雖然乖乖仔,骨子里,卻流淌著非主流的血液。他這樣一個賣面條的肥小子想做功夫大師這件事情,就好像連兔子都怕得人卻當上了法醫這種事情一樣不靠譜。所以,肥波最初也就和大多數人一樣只是YY一下,自娛自樂罷了。不過,夢想是通往實現的第一步。
So,《功夫熊貓》成功手冊第一條:
“開闊思維
熊貓丑的不能讓我接受,強忍著看下去,似乎還有點不情愿。看看著看著,漸漸喜歡起這個肥仔來。可是它的爸爸怎么是只鴨子呢?
我想,應該是人各有命。他的經歷與機會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遇到的,賞識它的烏龜很難見到,除卻私心交它功夫的師傅難遇到,呵呵。總之,很傳奇的故事,要是自己國弄出來得,應該會更好吧
你希望它是什么首先要相信它就是那樣的。阿波它爹說:“想要特別的東西,首先得先相信它是特別的。”所以沒有什么祖傳秘方,只是相信面是最好吃的就能煮出最好吃的面。 一個人可以確信的唯有主觀感覺。尤其是他本人的主觀感覺。在絕對的唯心主義者看來,連唯物主義的“物質第一性”也是一種主觀感覺,是另一角度的看法。只要扭轉這一看法甚至能改變物質本身。
看完這個電影,哈哈大笑了好幾回。
不是太清晰的版本,只能看個大概。
幽默極了。最后一段,熊貓以為師傅死了,于是熊貓就像每個電影里出現的橋段一樣,哭喊著師傅師傅。結果師傅抬頭一怒,你吵什么吵,我只是想安靜一會兒。
還發現,動物玩武功,比人玩武功好看得多。
今天去看了這只《功夫熊貓》,太喜歡了,從來沒有一個大熊貓的動畫形象這么可愛過。
聽說,又有人義憤了,又有人振臂高呼在抵制了,這人一天到晚,為抵制而不懈抵制著,而憤憤不平著,還真是挺辛苦的、挺不容易的,都夏至了,快多吃點兒涼的,去去火吧。
要不是“第一偶像批評家”的義務宣傳,大家還不清楚,原來這只“洋熊貓”和斯皮爾伯格大導演還沾親帶故呢。托“第一偶像批評家”的福,大家才知道,這只熊貓果然出身名門,來歷不俗。老斯是何許人也?那可是電影的質保證書、金字招牌啊。家長們更是要排著隊、頂著酷暑、爭先恐后得帶著小朋友們來看這只“洋熊貓”了。
電影院里,果然座無虛席!斯皮爾伯格,還真是有號召力啊。
當然這還要感謝“第一偶像批評家”的友情客串新聞發布。
可愛的電影,美好的主題,完美的中國功夫展示。
我們的國寶大熊貓,難得把它憨厚、善良、幽默、智慧的一面展現得活靈活現,很喜歡這電影。
不但是大熊貓,別的動物也好玩兒得不得了,真佩服制作者的勇氣和才華,居然把最難塑造的蛇、螳螂,塑造得那么生動有趣
《功夫熊貓》:歡笑背后的慚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