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61373
《夜郎》觀后感: 你的八分之一,我的八分之三。
這是一部關于和青春、和愛、和簡單的對生活沒有絲毫迷茫的自己告別的影片。楊敏是其所愛,楊志代表年輕時候的杜軍,楊志和妹妹杜麗的感情似乎是男主和楊敏感情經歷的重現,也許那一天他請了假準備和楊敏去見父母,結果在執行任務中發生了意外,而楊敏并不知道,帶著遺憾走了,而后楊敏總是在同一天離開。同一天離開的還有年少不懂憂愁的杜軍本人吧?此后的杜軍生活在壓抑的瑣碎里,對生活提不起興趣。總感覺搶救過來的不是楊志,而是當年的杜軍自己!從后面對話中,杜軍對杜麗說:不準哭!你要堅強
“如果一位作家對于他想寫的東西心理很有數,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東西,讀者呢,只要作者寫得真實,會強烈地感覺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經寫出來似的。”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是蘊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通過筆端表現出來的,只有八分之一。我想這“冰山理論”適用于所有藝術形式的表達。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想要分享自己所接收到的“八分之七”的沖動也異常強烈。
杜軍: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將為人父,卻無法擺脫繁忙業務的交警主管,面對即將生產需要多加陪伴的妻子
20歲的龍,雖然我不知道你為什么一定要被軋,但是你的哀嚎確實開啟了全片的高潮。
我不知道為什么,男主能放快生了的媳婦自己在家里呆著;
我不知道為什么,男主要借給前女友錢(或者是送?);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男主調解事故的時候前女友自己跑街上看戲去了;
我更不知道為什么,我龍明明只是受傷了他的女朋友也就是男主的妹妹難過的像是他沒了一樣(一定要第二天見家長嗎?傷好了再見不行嗎);
至于為什么男主的媽媽一直在教堂禮拜,前女友為什么最后在火車上和同學拉呱
《夜郎》,10年前的老電影。電影的拍攝手法平鋪直敘,人物個性鮮明,配以沉悶的音樂,在湘西夜郎古國的小鎮中進行。在杜軍、楊志兩位人民交警對于牛的對話開幕。杜軍的三問牛,牛的自在、牛的不自制,反射出人物心理的無奈與對人生的疑惑,不同的地理環境,會培育出不同的文化習俗,而影響人的思維方式。我想這是導演為何用同樣的場景來開頭與結尾相呼應的原因。楊志的回答,他的所知是從電視而來,隱約可見在這個地方的人對外界所知的局限。楊志的聲音清亮透明稚嫩
整個故事就是從杜軍和楊志兩個人對牛的談話開始的,牛是一成不變的,不求改變所以活的也算舒服,但人的一生也要這也一成不變的過下去嗎?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不再沖動,不再相信愛情,把希望寄托在唱詠班。。。整個電影看下來有點壓抑
朱一龍在影片及飾演的是交警楊志,一個踏實單純的小交警,交往的女朋友意外懷孕了,也會焦躁心神不安,面對逃逸車勇敢阻攔,盡職盡責,最后別卡車碾壓過去,疼痛感表現的太好了!讓我瞬間心疼落淚,在救護車上給女朋友打電話這斷斷續續的呼吸跟苦難的講出電話號碼
《夜郎》觀后感: 你的八分之一,我的八分之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