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71251
好朋友們:情節跌宕的犯罪片 停滯時做的小事最動人
從畢業季的三個少年,到三個青年,友誼娓娓道來。不管是民洙和仁哲為宥莉過生日,還是民洙喝醉仁哲和賢泰照顧他,仁哲照顧賢泰的父母,到后來民仁為了賢泰的幸福打砸騙保。不成想好心辦壞事,最后不得不放火燒掉娛樂室。賢泰的媽媽離世,父親重病。民洙內疚自殺,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仁哲為了幫賢泰拿回保證書,一刀刀割傷自己。仁哲決定離開,賢泰說了17年前的疑慮,他以為仁哲在大雪中拋下自己和民洙自己走了。仁哲心都碎了,“你這二十年就是這么看我嗎,賢泰啊。”仁哲被擊垮了,后來在血泊中艱難地體面地和賢泰告別。然后獨自讀著民洙留下的信,孤獨地死去。17年前的誤會纏繞著賢泰。原來他曾丟受傷的民洙,放心不下才回去帶上他。
這份友誼看得心情很沉重。他們為彼此做了很多,民洙很傻,只要他們好就好了。仁哲一邊罵他們一邊照顧他們。賢泰最后放棄再追究責任。最后的最后,當仁哲看到沾滿血跡的保證書,明白了所有,可是已經太晚。
三人的合影定格了青春,也見證了好朋友們一輩子的承諾。
看完整部電影后表示懵了又回看了幾個關鍵點,同時也看了好幾篇電影解析太燒腦了!最后我覺得就是老二雇人殺的老大仁哲。
首先可以看出老大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很有主觀意識的人,而且是一個對朋友很好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身邊人過得更好,做的決定都不和人商量,老二則是一個疑心重舉棋不定的人(看他之前懷疑老大偷隨身聽還有跑走又回來),老三則從小就是被欺負比較膽小的人。電影中間老三死后偵察員找到老二說不止一個人犯罪,老二說不用管了當事人自己解決就好說明老二還是想維護友情的
我一般看完電影不會寫所謂的影評或者觀后感,最多是用一句話來記錄一下
不過今天看了這部電影卻讓我久久放不掉
其實嚴密的邏輯,驚心的故事情節,渲染的氛圍,這些都可以構成所謂的好電影,因為那個當下是興奮的,是融入的,但是影響也是短暫的,一般只會在觀影時間內會跟著一起心動還是哭泣,但是后面跟朋友推薦的時候記得的只是那些刺激感,震撼感,具體電影講了什么卻會被忘掉十之八九
還有一些電影,帶有一些哲學意義,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就值得人一再的回味,欣賞,百看不厭,一再重復,為什么這樣說,因為那些電影的好,我也說不清楚。。。
最后的一部分電影是我最喜歡的,那就是想這部好朋友們了,我如果說寫實,很多人肯定會覺得牽強,因為一般人很少會碰到這么多艱難的選擇
但是可大可小,我們生活中就是時時處處的讓我們在思考,抉擇,在動搖,在堅守。。。
最終我們生活在溫暖中,還是冰涼里,都是我們自己一手締造
這個電影的前面大部分都讓我覺得好恐慌,好無奈,好像能看到一個巨大的很暗在吞噬這三個可愛的朋友,在稀釋他們的溫暖
好虐心啊,實在太虐了,仁哲心思雖邪可對友情的卻從未有絲毫動搖,民洙傻傻的卻也最擔得起責任,賢泰算是最真實得一個人了吧,對仁哲偷隨身聽的懷疑,讓仁哲唏噓,20年來你就是這么看我的啊!多讓人心痛的一句話,痛到讓人絕望······
好朋友,真的不像表面看的那樣,仁哲騙保險金,賢泰算正派的消防員。看到最后都反轉了,仁哲做那么多其實就是想讓賢泰母子合好,看到取回帶血的借條,心情好復雜,之前一直以為騙保險,自作聰明,然后不自首啥的責備仁哲,但是后來,唉好糾結,編劇設定的雖然是虛構的但是所有人性的表現出來了。
結局讓人不禁懷疑,這樣也算朋友;可又正是因為朋友,才會用血淚做出那樣的選擇。
最深的誤會就是,在人生的某個時刻,你經歷了一些事,不方便說,也覺得不可以說,心里卻已經下了錯誤定論,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這雖不是電影的主題,卻是每個人生活中,那些你明白或者不明白的,事情的真相。
好朋友們:情節跌宕的犯罪片 停滯時做的小事最動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