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44992
奇葩說 第三季:引人入勝!各有千秋的BB Elite
首先,并非政治學專業,純外行,看個熱鬧。
三種制度: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
第一季的選拔是君主制,全看兩位導師的個人喜好,好在兩位都是明君,所以選出來的奇葩大都不錯,甚至應該算是三季里最好的一批,側面證明君主制是有其優點的。
第二季是民主制,或者準確的說,是兩黨民主制,且是英式兩黨制,選黨不選人。
簡述一下規則:讓新奇葩和老奇葩對陣,讓觀眾選出兩隊中較好的一隊,贏則晉級一人,輸則淘汰一人,由導師確定隊員晉級或淘汰。
這種規則是最公平的,新奇葩們的晉級于否首先由觀眾決定。然而實際操作中還是有漏洞:
第一,觀眾選的是隊伍而不是隊員,認同的是隊伍的觀點而不是隊員的個人能力(對比第一季里最后階段,觀眾對辯手個人投票,差別立馬就顯出來了)。
第二,那個隊員晉級由導師決定,觀眾是無能為力的,很像兩黨制中黨魁的當選是內部決定,和民眾無關,只要黨派在選舉中獲勝就可以當選。大兵、樊野等水平明顯有差距的人正是靠這個漏洞當選。
[img=1:C][/img]首先聲明,本人沒有辯論過,也不是辯論愛好者。本文既不客觀也不中立,可能因為我沒有從事過辯論,所以也沒什么深度,更談不上邏輯。
昨兒奇葩說第三季完結,攢了很多話。作為奇葩說三季的老粉,我非常非常謝謝這個平臺。奇葩說完完全全的糾正了我對綜藝節目的偏見:世上90%的人都會承認電影是藝術,但沒有人會說綜藝節目是藝術,甚至綜藝的“本質”就是娛樂。我不能用藝術來形容奇葩說,但是他在拓寬“娛樂”的深度和廣度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可能站在歷史的長流中看,會是跨時代的。(為什么寫著寫著我自己很想笑)
馬東在第一季第一期說,“講話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但是會不會講話,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關鍵時刻會不會講好話,是我們做奇葩說的主因。這就像一部汽車,就你在爬坡的時候,真正決定你能爬多高的,不是你的排量有多大,而是扭矩——瞬間能爆發出多大的力量(馬老師知道的真多)。或者說,扭矩扭矩,就是扭過來的那句話(馬老師終于說人話了)。”
所以,奇葩說一開始的定位是一檔如何講好話的工具類節目。但是
第三季的亮點還是一二季的老人,
當然憤怒的警察和民生小記者是不錯的,
第三季開始不喜歡馬薇薇和如晶了,思考為什么呢?
一個是女王一個是萌神,自己最待見的兩種人,
稍微想想,原來辯論選手和其他2B青年的區別就在于她們太忠于自己的身份了,
狡論洗腦和文字游戲倒不如性情中人的放肆嬉笑怒罵來的可愛,
當然最棒的辯手還是邱晨,根本不用任何虛勢和手段的邏輯王!沒有辯手自帶的那種咄咄逼人,無理辯三分的嘴臉。每次說話內容大于形式,四兩撥千斤的調調,高!
先來說一下我對這個節目的感受吧。第一季很好玩,觀點很新穎,每次選手們提出來的觀點都讓我耳目一新,能夠說服我。第二季也有亮眼的地方,我也完整的看下來了。但是第三季,我已經無力忍受了。當每次馬東在強調這個節目的意義的時候,恰恰是他自我安慰。
首先來說一下蔡康永吧,我一期康熙來了都沒有看過,所以我不知道蔡康永在康熙來了是什么樣的人。但是在奇葩說上他給我的感覺就是養不熟的人,他很和藹,說話不招人煩,但是你總感覺這不是真正的他。導師在總結答辯的時候,蔡康永永遠的開場白都是我的理解的什么什么,我所判斷的唯一標準是什么什么。這樣很巧妙,因為不討人煩。這是在告訴別人,這是我自己的想法,我沒有要強加給你,但是我說的很有道理哦,你不要相信嗎?他說的話完全都快有一個公式了,一次兩次我感覺很有道理,但是多了就感覺到煩了。所以現在我很不喜歡蔡康永的結辯,每次看的時候都會跳過。他會聽到康熙來了是一個很明智的決定,因為在大家對這個節目還有一點感情的時候停掉總比當人們對這個節目沒有感情的時候調掉要好。
奇葩說 第三季:引人入勝!各有千秋的BB Elite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