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5 14:23
首映:2013-05-21(戛納電影節) / 2013-05-26(美國)
年代:2013
時長:118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7
觀看數:38966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燭臺背后》李勃拉齊的“baby boy”
1987年,67歲的鋼琴家李伯拉斯死于艾滋病。他一生都致力于否定自己是同性戀的傳聞,就算離世前,還在要求用“肺氣腫和心臟病”作為死因昭告天下。
但對世人來講,這些都是欲蓋彌彰。
1982年,其司機兼助理斯科特·托爾森曾向他索要分手后的贍養費1億美元,并向媒體曝光二人同居長達多年,在被李伯拉斯包養的日子里,斯科特沾染毒癮,為了取悅對方,他還做過臉部整容。對這一切,李伯拉斯矢口否認,最終賠了對方9萬元了事。自此之后,二人斷交長達5年,直到李伯拉斯去世前,斯科特再次來到他的床前
2013年 電影 Behind the Candelabra 華麗後樂園 感後觀
<圖片1>
片名:Behind the Candelabra 華麗後樂園
美國上映:2013年5月26日 (HBO) (TV Movie)
香港上映:2013年10月10日
導演:Steven Soderbergh (1963)
編劇:Richard LaGravenese (screenplay), Scott Thorson (book)
演員:Michael Douglas, Matt Damon, Scott Bakula, Eric Zuckerman
<圖片2>
2013年 Behind the Candelabra 華麗後樂園(電視電影)
選擇這齣電影,因為看到以下的關鍵字。
* Michael Douglas (米高德格拉斯)+ (Matt Damon)麥迪文。
* 七十年代、歌手、鋼琴家、璀璨舞臺。
* 同性戀。
看到這些組合與時代背景,預告片也放棄,直接看好了。
<圖片3>
然後影片出現一段接一段的劇情,心裡又浮現一些關鍵字。
* 華麗、紙醉金迷、服裝、舞臺、輝煌...
* 演員、有趣、造型、化妝、專業...
* 鏡頭、背景、嚴謹、導演...
* 美!
<圖片4>
先說劇情簡介:-
一個很平凡的年輕人(Matt Damon 麥迪文),跟友人去欣賞一場鋼琴音樂會
《燭臺背后》港名《華麗后樂園》,是史蒂文·索德伯格導演
電影如同他的名字,既有紙醉金迷的奢華,也有千金買笑式的愛情,實際是一部別致的傳記片子。
主人公李勃拉齊(邁克爾·道格拉斯飾)是20世紀50-70年代美國著名的鋼琴藝術家,
其舞臺造型奢華艷麗,有“閃耀之王”的稱號;
影片開始,斯科特·多森(馬特·達蒙飾)和鮑勃(羅伯·勞飾)相識,
然后一起去看李勃拉齊的演奏會。
在演奏會現場鮑勃告訴斯科特李勃拉齊是個同性戀,
但他不承認自己是個同性戀,
因此外界并不知道他是真的同性戀。
第65屆艾美獎和第71屆金球獎最佳電視電影。
Wladziu Valentino Liberace,美國鋼琴家和歌手,是上世紀50至70年代世界上酬勞最高的藝人(入選基尼斯紀錄)。舞臺上,他是華麗派古怪風的鼻祖,啟發了后來的Elton John(也是gay)、麥當娜、Lady Gaga等人;舞臺下,他過著奢靡隱秘的生活,光是性取向就讓大眾猜來猜去幾十年,最后也沒個定論。本片改編自他的司機兼情人、比他小40歲的Scott Thorson的自傳《Behind the Candelabra: My Life with Liberace》。這里的Candelabra是指Liberace在表演時愛在鋼琴上放一盞燭臺,乃其浮夸舞臺風格的最佳詮釋;于是“燭臺背后”就是那光鮮外表下不為人知的一面,縱然是Scott的一面之辭,但也不失為一種解讀。
名人隱私和同性題材是本片最直觀的兩大賣點。前者沒有問題,既然跟夢露呆過一周的劇組小弟都能把經歷拍成電影(一年前的《My Week With Marilyn》),那么與Liberace交往5年的情人當然當仁不讓。但后者是個麻煩,大量的男性親熱鏡頭讓好萊塢六大影業巨頭望而卻步,好在后來HBO出頭負責了發行(當然HBO也是屬于華納的)
《燭臺背后》李勃拉齊的“baby boy”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60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