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2 14:40
首映:2014-08-29(特柳賴德電影節) / 2014-12-19(美國)
年代:2014
時長:115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7
觀看數:5633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涉足荒野》我想過如果我沒去那場旅行
一個人走一條路,拋除了一切,只有天,地,炎熱,缺水,背囊和自己。你可能對任何距離都沒有概念,只是走,背包越來越輕時得到補給,越來越重的是回憶。
越來越多的反芻,疲憊和沉默之中一定永遠最先想起的是羞愧。平日裡不敢承認,終於在這個時刻幽靈一樣不停地閃回,放大,直至每一個羞於承認的細節巨細靡遺地清晰可見。終於除了羞愧本身,再也沒有什麼更難以面對,也只有這個可以面對,並成為旅伴。
然後逐漸羞恥的臨界點被打破,遮羞布被沿途的絕望扯下,在即將因缺水被渴死或是半夜鑽進睡袋的毛毛蟲面前,致死的生理的恐懼,戰勝了平日可能承認後也會羞愧致死的心理恐懼。然後你會麻木,消沉,觸底反彈,徹底消化,最後排出。
再然後騰出一些位置,安放美好的事物。你並沒有意識到,但還是悄悄地把他們放在了心裡的小盒子裡。直到發酵得足夠久,可能是雪地裡一隻皮毛火紅的狐貍,一匹迷路的羊駝,一個金髮捲毛的小男孩,狐貍跑掉你大聲地請求他回來,羊駝你把他牽在手裡,小男孩你回答他的問題。人們遇上麻煩應該向陌生人傾訴,不有時他們也不那樣做
美國電影《涉足荒野》,女主瑞茜·威瑟斯朋,入圍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女演員。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謝莉爾2012年的同名自傳,講述作者因母親去世,婚姻失敗,在生活中迷失、墮落(有濫交、吸毒鏡頭),絕望之余孤身一人,踏上“Pacific Crest Trail" 遠足之路,歷經千辛萬苦,艱難跋涉,找回自我的故事。你可以把這部電影當作一碗心靈雞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譬如我,我沒能力去進行這么艱難的旅程。也沒指望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帶來心靈的重生。我想每個人都可能會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困境,而找回自己的路總是比沉淪的路艱難得多,所以不要輕易自暴自棄。本片還是可以看看的, 它沒有刻意去展現旅程的艱難、偉大,凈化心靈,而是通過回憶、插敘等方式,自然地表達出女主心理從憤懣、失落到放下、平靜的過程。一個人會不會因一次旅行重生?這要看她是否足夠堅強,如果有良好的心靈基礎,重生終究會來。(本片的女主就是有一位好媽媽,雖然中年去世,卻是女兒的精神支柱)。
母親死了,女主崩潰了。她一直想成為母親所期望的人,但一直到母親病逝,她都沒能夠達成。后來,她濫交、吸毒、婚姻破裂,然后,踏上了獨自徒步長途旅行的道路。從影片看得出,她并沒有什么徒步遠足的經驗,什么都帶,卻都不大會用,沉重的背包,她總是喃喃自語,我隨時可以放棄,隨時可以放棄,但她一直沒有放棄,因為,她無法回頭,回去,只會回到那個地獄般的生活。每一步向前踏出,過去的痛苦,便又跨過一步。
每一段路程都會帶來不同的人生體驗,正如謝麗爾所說:如果我想和那些人上床,如果卡洛因教會了我什么呢。就像徒步中遇到的各種事情,缺水,買錯燃料,大雨,小男孩唱歌…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所有的這些少一樣都不能變成謝麗爾。無論身處何地,都不要忘記和自己深度交流。人生的苦難就像過山過水,其實沒什么大不了的,過去就好了。Walk Unafraid響起時,感覺四肢擁有了無限,感謝讓–馬克·瓦雷。
一個女子,孤身,徒步,荒野。
聽起來好像很酷。看起來也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女主做到了。一個人在荒野走啊走,走啊走。一千英里,也就是1600多千米。
說實話,看完電影的原因就是想看看她在路上會遇到什么情況。會不會到達目的地。別的對于電影沒什么感覺。
就算是女主在一路上回憶著自己的故事。母親的去世使他走向墮落,放縱自己。在最后,她選擇試一試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徒步。
對于在路上的人,我一直有一種好奇。為什么會選擇徒步呢?
以前采訪過一個人,他也是徒步川藏線。最后他真的走完了。回來了。
我問他:當初為什么去?
他說:就是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也想要證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我問他:最后你感覺你自己證明了自己?
他說:沒有,實際上在中途就后悔了,但是還是得走完,給自己所謂的一個交代而已。
我問他:路上在想什么?
他說:想很多,還想過死。很擔心,萬一自己死在路上怎么辦。
我問他:現在回想起來什么感覺?還會再去嗎?
他說:在拉薩的時候很興奮。現在很淡定。沒啥感覺了。反正以后是不會再走了。
對于開始走這條路的人
看完電影已經整整十個月,出走的念頭也已經醞釀了十個月。
昨晚終于買齊了各種大件,弄妥了各種行程,見了該見的不該見的人,穿戴整齊對著鏡子一照,還挺有人樣——后天就要出發了。
換的是美金,去的倒不是太平洋脊。
在一堆無關痛癢的評論里,無論是質疑女主做作,或者表示受鼓舞,都看不到一些感同身受的文字,真想說:此片的力量不止于此!
在踏上旅途之前,女主遇到了三件事情:
1.與愛人離婚
2.母親去世
3.放棄了自我
這三件事循序漸進,一件比一件要命。
不敢斷言感同身受,至少能夠表達下相關感覺。
與愛人分離。失戀之痛人人都有發言權,比起其他情感,失戀更蒙受了一種不被接受的自我否定。不知為什么,它總是容易將傷心的人帶入酒精和放肆的性里,女主只是更進一步,托美國的福,直接邁入毒品世界。
關于至親離世,亦舒的描述格外到位“生我的人已經不在了,再大的快樂都打了折扣,非常無奈”。你不快樂是錯,因對不起血肉親人,你快樂是錯,難道你忘了斯人已逝,別人的不快樂是錯,他們的痛怎能與你的相提并論,別人的快樂更是錯
《涉足荒野》我想過如果我沒去那場旅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