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中醫秘方解暈車之擾:這些藥名助您一路順風

【摘要】暈車,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出行中的常見困擾。中醫學中,有諸多方劑可以緩解暈車癥狀。本文將為您詳細介紹中醫暈車方劑中的常用藥名,幫助您在旅途中輕松應對暈車問題。

一、引言

暈車,醫學上稱為“暈動癥”,是指在乘坐交通工具時,由于運動和靜止之間的視覺、本體感覺和前庭感覺的不協調,導致的一系列不適癥狀。中醫學認為,暈車與人體內的氣血失調、脾胃虛弱有關。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醫暈車藥名及其功效。

二、中醫暈車方劑常用藥名

1. 竹茹

竹茹性味甘淡,微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嘔止吐的功效。適用于暈車引起的惡心、嘔吐等癥狀。

2. 藿香

中醫秘方解暈車之擾:這些藥名助您一路順風

藿香性味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芳香化濕、和中止嘔的作用。適用于暈車引起的惡心、嘔吐、胸悶等癥狀。

3. 佩蘭

佩蘭性味辛平,歸脾、胃、肺經,具有芳香化濕、和中止嘔的功效。適用于暈車引起的惡心、嘔吐、胸悶等癥狀。

4. 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適用于暈車引起的頭暈、心悸等癥狀。

5. 砂仁

砂仁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止嘔、行氣止痛的作用。適用于暈車引起的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

6. 紫蘇葉

紫蘇葉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發表解表、行氣寬中、和中止嘔的功效。適用于暈車引起的惡心、嘔吐、胸悶等癥狀。

7. 陳皮

陳皮性味辛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適用于暈車引起的胸悶、惡心、嘔吐等癥狀。

8. 半夏

半夏性味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適用于暈車引起的惡心、嘔吐、胸悶等癥狀。

三、中醫暈車方劑的制作與使用

1. 制作

將上述藥名按照一定比例配伍,煎煮成藥液。一般取竹茹10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茯苓15克、砂仁6克、紫蘇葉10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加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

2. 使用

在乘車前1小時,將煎好的藥液分兩次服用,每次半杯。注意: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四、結語

中醫暈車方劑中的藥名,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緩解暈車癥狀,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脾胃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妨嘗試這些中醫秘方,為自己的出行保駕護航。當然,在使用任何藥物之前,請務必咨詢專業醫生的意見。祝您一路順風,旅途愉快!

Tags:

? 原創聲明 ?

本網站所發布的所有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均為原創或已獲授權轉載,受相關法律保護。未經本網站明確書面許可,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擅自復制、修改、轉載或用于商業用途。

如需引用或合作,請聯系本站獲取授權。對于任何未經授權的使用,我們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此聲明。

上一篇: 夏天泡藥浴輕松消化卡路里享受健康生活
下一篇: 蘇州明日推拿:傳承古法打造現代養生新風尚
同性恋视频